通用名称: 伊曲康唑口服液
商品名称: 斯皮仁诺 伊曲康唑口服液 150ml:1.5g
拼音全码:SiPiRenNuo YiQuKangZuoKouFuYe
活性成份:伊曲康唑。 【成 份】 分子式:C13H12F2N6O 分子量:306.28
本品为黄色或淡黄色带粘稠性的澄明液体带有樱桃香味。
治疗HIV阳性或免疫系统损害患者的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 -对血液系统肿瘤、骨髓移植患者和预期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亦即<500细胞/μ1)的患者,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对于伴有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疑为系统性真菌病时,可作为伊曲康唑注射液经验治疗的序惯疗法。
1.对持续用药超过1个月的患者,以及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疲劳、腹痛或尿色加深的患者,建议检查肝功能。如果出现异常,应停止用药。 2.伊曲康唑绝大部分在肝脏代谢,因而肝功能异常患者慎用(除非治疗的必要性超过肝损伤的危险性)。 3.当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终止治疗。 4.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本品的排泄减慢,建议监测本品的血药浓以确定适宜的剂量。 5.孕妇禁用(除非用于系统性真菌病治疗,但仍应权衡利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育龄妇女使用本品时应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因伊曲康唑用于儿童的临床资料有限,因此建议不要把伊曲康唑用于儿童患者,除非潜在利益优于可能出现的危害。
禁用于已知对本品或其赋形剂过敏者;对于孕妇,只 有在疾病危及生命且潜在利益大于对胎儿的潜在危害时,方可使用本品。服用本品的育龄妇女,应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直至治疗结束后的下一次月经周期。禁与以下药物合用:特非那丁、阿司 咪唑、咪唑斯汀、西沙必利、三唑仑、咪达唑仑口服制剂、多非利特、奎尼丁、匹莫齐特、经 CYP3A4酶代谢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
本品对小儿的影响缺乏充足的研究资料,虽然少数出生2周至14岁小儿患者以每日3~6mg/kg(按体重)剂量治疗未发生不良反应,但小儿仍不宜应用。
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无须调整剂量。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须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详见【用法用量】)。
1.动物试验中,本品高剂量给予动物时可出现流产、死胎增多、幼年动物有肋骨畸形、腭裂等变化。虽然在人类中未发现此类情况,但孕妇仍应禁用。 2.尚无母乳中含本品浓度的数据,故哺乳期妇女慎用或服用本品时暂停哺乳。
为达到最佳吸收,本品不应与食物同服。服药后至少1小时内不要进食。? 对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应将本口服液在口腔内含漱约20秒后再吞咽。吞咽后不可用其它液体漱口。 治疗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 每日口服200mg(2量杯或20m),分1-2次服用,连服1周。服药1周后若无效,则应再连续服用1周。 治疗对氟康唑耐药的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 每日2次,每次口服100-200mg(1-2量杯或l0-20ml),连服2周。服药2周后若无效,则应再连续服用2周。每日服用400mg剂量的患者,如症状无明显改善,疗程不应超过14天。 预防真菌感染 每日5mg/kg,分2次服用。在临床试验中,预防治疗开始于细胞抑制剂治疗前和移植手术一周前,治疗一直持续至嗜中性粒细胞数恢复正常(即>1000个细胞/μ1)。 对于伴有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疑为系统性真菌病时的经验治疗 首先应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进行治疗,推荐剂量为每次200mg、每日2次。给药4次后,改为每次200mg、每日1次。? 共使用14日。每剂的输液时间均应在1小时以上。然后使用伊曲康唑口服液每次200mg(2量杯或20ml)、每日2次进行治疗,直至临床意义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消除。对疑为系统性真菌病发热患者超过28日经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
常见胃肠道不适,如吐酸水,厌食、恶心、腹痛和便秘。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可逆性氨基转移酶升高、月经紊乱、头晕和过敏反应(如瘙痒、红斑、风团和血管性水肿)。有个例报告出现了Stevens-Johnson综合症(重症多形型红斑)。已有潜在病理改变并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大多数患者,在接受伊曲康唑长疗程治疗时可见低血钾症、水肿、肝炎和脱发等症状。有个例报告出现了外周神经病变,但是否与服用伊曲康唑有关还不能肯定。
禁用于已知对本品或其赋形剂过敏者;对于孕妇,只 有在疾病危及生命且潜在利益大于对胎儿的潜在危害时,方可使用本品。服用本品的育龄妇女,应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直至治疗结束后的下一次月经周期。禁与以下药物合用:特非那丁、阿司 咪唑、咪唑斯汀、西沙必利、三唑仑、咪达唑仑口服制剂、多非利特、奎尼丁、匹莫齐特、经 CYP3A4酶代谢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
当发生药物过量,应采取支持疗法。在摄入后1 小时内可采取洗胃法。若有必要,可给予活性炭。 本品不能经过血液透析清除。 无特殊的解毒药。
1. 药理作用 - 药物治疗学分类:J02AC02(系统性抗真菌药,三唑类衍生物)。 - 伊曲康唑是三唑类衍生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 - 体外试验显示伊曲康唑在常规剂量范围(≤0.025μg/ml至0.8μg/ml)内可抑制多种致病真菌的生长,这些真菌包括: ·皮肤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絮状表皮癣菌属)、酵母菌(念珠菌属包括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马拉色菌属;毛孢子菌属;地霉属)、曲霉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暗色真菌、枝孢霉属、皮炎芽生菌、波氏假阿利什霉、马内菲青霉以及其它多种酵母菌和真菌。 ·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通常为敏感性最低的念珠菌株。在体外试验中,个别试验显示其对伊曲康唑产生明显耐药性。 - 不被伊曲康唑抑制的真菌有接合菌纲(根霉属、根毛霉属、毛霉属和犁头霉属)、镰刀菌属、赛多孢子菌属和帚霉属。 - 体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伊曲康唑可以破坏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麦角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扰它的合成将最终产生抗真菌作用。 毒理研究 ·伊曲康唑 在对小鼠、大鼠、豚鼠和犬进行的急性毒性研究中,已显示伊曲康唑的安全范围较广。对大鼠和犬进行的亚长期口服毒性研究显示了一些靶器官或组织(肾上腺皮质、肝脏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存在,在另一些器官中出现了表现为黄色瘤的脂肪代谢性疾病。 在高剂量下,对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学研究显示了网状区和束状区出现伴有细胞肥大的可逆性肿大,有时伴随血管球区变薄。在高剂量下,还可观察到可逆性的肝脏变化:窦状细胞和肝细胞发生空泡样变化,后者的变化表明细胞功能发生障碍,但并未出现肝炎或肝细胞坏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织学改变主要为巨噬细胞的蛋白样物质在间质性组织内增加。 伊曲康唑未显示有致突变性。 在对大鼠和小鼠的研究中显示,伊曲康唑不是原发致癌物。但对雄性大鼠,观察到较高的软组织肿瘤发生率,其原因为结缔组织发生非肿瘤性慢性炎症反应,而导致结缔组织胆固醇水平升高和胆固醇蓄积。 尚无证据表明接受伊曲康唑的治疗对生殖能力有原发影响。在对大鼠和小鼠进行的大剂量研究中,可观察到与剂量相关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致畸性。大鼠的畸形包括大块骨缺损,小鼠的畸形包括脑膨出和巨舌症。 在长期给药的幼犬中,观察到骨密度降低。 在对大鼠进行的3 项毒理学研究中,伊曲康唑可引起骨骼缺陷,包括骨板活动度降低、大骨骼密质区变薄和骨骼脆性增加。 ·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 用小鼠、大鼠和犬进行的单剂量和长期毒理试验显示,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静脉和口服给药后的安全范围广。大多数影响(泌尿道组织学改变、与大肠内渗透性水潴留有关的软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均可被个体承受并恢复。在30倍于人体使用剂量时,羟丙基-β-环糊精可产生轻微的肝脏变化。 羟丙基-β-环糊精无生殖毒性,无直接的胚胎毒性,无致畸性,无致突变性。 在大鼠的致癌试验中,大肠肿瘤(剂量为5000mg/kg/天时)和胰腺外分泌部肿瘤(从500mg/kg/天的剂量起)的发生率升高。 大鼠胰腺肿瘤的发生与缩胆囊素酶的促有丝分裂作用有关。但尚未在小鼠致癌性试验、12个月犬毒性试验或2年雌性短尾猴的毒性试验中均未观察到。未有证据表明缩胆囊素酶在人体内有促有丝分裂作用。通过体表面积对照,本品推荐临床剂量下人体羟丙基-β-环糊精的暴露量应相当于大鼠试验中本品最低剂量下羟丙基-β-环糊精暴露量的1.7倍。
·一般药代动力学特性 对健康受试者、特殊人群和患者进行了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以研究伊曲康唑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一般情况下,伊曲康唑的吸收良好,口服后2.5 小时内可达血浆浓度峰值。伊曲康唑主要在肝脏代谢,生成多种代谢产物。主要代谢产物为羟基伊曲康唑,其血浆浓度为原形药物的2 倍。伊曲康唑重复给药的半衰期大约40小时。伊曲康唑的药代动力学不呈线性,因此重复给药后可出现血浆中药物蓄积。口服给药后15日内可达稳态,日剂量为200mg的血药浓度峰值为2μg/ml。由于肝脏代谢的饱和机制,伊曲康唑的清除率可随剂量升高而降低。伊曲康唑以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经尿(约35%)和粪便(约54%)排泄。 ·吸收 口服伊曲康唑后吸收迅速。单剂量口服伊曲康唑后,2.5小时内可达血浆浓度峰值。观察到的伊曲康唑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55%。餐后立即服药,口服生物利用度增高30%。 ·分布 伊曲康唑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99.8%),主要是与白蛋白结合,羟基代谢产物的蛋白结合率为99.6%。伊曲康唑与脂质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血浆中仅有0.2%的伊曲康唑以游离形式存在。伊曲康唑的表观分布容积较高(]700L),表明其组织分布广泛,在肺、肾脏、肝脏、骨骼、胃、脾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比相应的血浆药物浓度高2-3倍,而角质层和皮肤中的药物浓度比相应的血浆药物浓度高4倍,脑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浆药物浓度相当。 ·代谢 伊曲康唑主要在肝脏代谢成多种代谢产物。主要代谢产物为羟基伊曲康唑,该产物在体外试验中显示了与伊曲康唑相当的抗真菌活性,其血浆浓度为原形药物的2倍。 经体外试验显示,CYP3A4是参与伊曲康唑代谢的主要酶。 ·排泄 一周内,伊曲康唑以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经尿(约35%) 和粪便(约54%)排泄。原形药物经肾脏排泄的约为剂量的0.03%以下,经粪便排泄的约为剂量的3-18%。 特殊人群 肝损害患者 伊曲康唑绝大部分在肝脏代谢。12例肝硬化患者和6例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00 mg伊曲康唑胶囊,对比以上两组患者的Cmax,AUC和伊曲康唑的半衰期。肝硬化患者的平均Cmax显著下降(下降47%),平均消除半衰期长于肝功能正常者(分别为37和16小时)。根据AUC值,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伊曲康唑的总暴露量相似。尚无肝硬化患者长期使用伊曲康唑的数据。 肾损害 肾损害患者口服伊曲康唑的资料有限。肾损害患者使用本品时应谨慎。
正品保证
国家认证 安全健康真药查询
国家监督 真实有效隐私包装
安全放心 隐私配送货到付款
货到付款 购药无忧厂家授权
厂家授权 品质护航专业医师
用药安全 专业指导广东亮健好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合法网上药店,致力于打造优质、低价、便捷的网上药店、专业的健康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18 www.360l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师
购物车
0药品清单
0收藏